党课:浅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时间: 2017-12-15

浅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轻工学院院长 戴裕崴

十九大报告洋洋洒洒3万余字,字字珠玑。读懂悟通,尚需时日。而始终点亮心中,在思想上、工作和生活中具有引领作用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8个字,这8个字我们要深刻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下浅谈个人对这8个字的3点学习体会:

一、牢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8个字,首先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泱泱中华,薪火相传,历史文化的DNA渗透在每一位华夏子孙的骨髓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生命力。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主张和而不同、博采众长,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其他文明和谐共生,又保持自己文化的底色,沿着本民族的道路不断发展。任何外来文化进入都要被同化,否则就无法立足;无论身处何方,讲着哪种语言,中国人还是中国人,身上依旧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歌里的这句歌词,时刻警醒要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越是到了危难关头,中华民族就越能凝聚起来,像山一样,挺起民族的脊梁。即使一时被外敌侵入,就是亡国也灭不了种,我们的国家都能够渡尽劫难、重整山河。这种力量和自信的底气,正来自民族文化的深处,培育出中华儿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1840年以后遭遇的最危险时刻,反而激发出我们民族的力量,无数志士仁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淬火成钢,使国家和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历经革命、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实现民族复兴的初心从没改变、信念从未动摇。

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源泉。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初心,融进共产党人的灵魂。毛泽东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中华文化的浸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展现出为国为民的情怀和风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弘扬民族文化,培育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信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都要举起拳头,面向党旗宣誓。拳头代表的是拳拳之心,入党誓词是发乎于心的承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誓言,就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初心。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忠诚、干净、担当每个字都与心灵息息相关。一切的奋斗背后都是心性的磨练,所有的考验最终是为了明心见性。要时刻牢记入党誓言,时时处处磨练自己心性、增强党性,坚持不懈向着高标准努力,把入党的誓词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国家、民族的崛起归根到底是文明的复兴。我们应当感恩并珍惜蕴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化自信,坚信毛泽东同志的预言,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二、牢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8个字,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撸起袖子加油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体现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突飞猛进。让我深切感受到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是我们的福气;工作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奋斗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是我们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振奋人心。我们要率先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十九大精神融入教学、科研、活动组织中,使之成为我们教学、工作、学习、研究的巨大动力。我们要用心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并用来指导实践,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建设一流学院、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实现综合改革纵深突破、事业发展持续向好、办学质量再获提升。

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十九大报告精神,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紧扣从严治党主题,围绕“两学一做”这个中心,突出教工党建和学生党建两条主线,抓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着力巩固“三级联创”活动取得的成效,全面实施党建品牌工程,在“严”字上出真招,在“创”字上做文章,在“提”字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党建工作新突破,营造党建工作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既是对青年的鞭策,也对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我们要牢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引领学生、武装学生。要深入学生群体,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为学生搭建接力奋斗、追梦圆梦的舞台。

三、牢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8个字,关键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严肃执纪。

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就是要实现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风气变革,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民风社风,推动全党全社会优良风气的养成。

历史上有官风和民风之说,官风民风加起来就是社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们现在讲的党风政风,根本上还是党风。党风与民风社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是关键、是前提,决定民风社风。改进作风,必须首先要抓好党风,以党风促民风。民风社风是土壤、是风向标,影响党风。抓党风、纠“四风”,必须移风易俗,转变民风社风,推动社会风气健康发展。

中国历来是“上行下效”,上面偏出一寸,下面就会出去一丈。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仅党内有,社会上也同样存在。党员领导干部吃山珍海味、修豪华官衙、进高档会所,享乐奢靡、铺张浪费,社会上就一定会跟风,老百姓之间也会互相攀比。党员干部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上讲排场比阔气、高档消费一掷千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奢靡之风,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党员干部,助长党内的不正之风。不正之风还浸染了节日文化,公款购买赠送黄金月饼、上万元的大闸蟹、天价粽子等变了味的节礼,越来越奢华、越来越泛滥,严重侵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渐行渐远。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任何文化都有两面,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关键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勤俭节约的精华,也有享乐奢靡的糟粕。党内和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密切相关。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要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扬清抑浊。

党风正则民风淳。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坚持、巩固和深化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各种“四风”问题。党的作风真正改变了,才能以优良的党风影响和带动民风社风的转变,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才能应对我们党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危险,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