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仲春与暮春的交汇点,是春天的终章,亦是思念的起点。这是一个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节日,它如一位低调的诗人,用细雨和微风,书写着对先人的缅怀与敬仰。在这时节,我们顺应自然的节律,传承着春祭、踏青的民间习俗,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光里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踏青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清明时节,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扫墓
扫墓,于清明之际,乃为寻根之旅,亦为心灵之寄托。此时节,春风拂面,绿意盎然,却也是思念如潮,缅怀之时。轻步于蜿蜒小径,穿过那片葱郁的树林,心中满载着对亲人的思念与敬意。
扫墓,不仅仅是对亲人的缅怀,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反思。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短暂与珍贵,让我们更加珍惜与身边人的相处时光,更加懂得感恩与回报。同时,它也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青团
每当清明时节,那淡淡的艾草香便随风飘散,勾起人们对春天的无限遐想。
制作青团的过程,也是一场与春天的亲密接触。将采摘回来的艾草洗净、捣碎,与糯米粉混合搅拌,揉成一个个绿色的团子。那绿色的面团,如同春天的使者,将生机与活力传递给每一个品尝它的人。品尝青团,更是一种享受。那软糯的口感,淡淡的艾草香,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田野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每一口都是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敬畏。
在这个春天里,让我们一同品尝青团,感受那淡淡的艾草香,感受那春天的气息与韵味。让青团成为我们与春天、与故乡、与亲人之间的纽带,将这份美好永远珍藏在心底。
清明养生
关于清明养生,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非常清楚: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
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清明,可以是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表的沉重思念,如细雨绵绵,如夜风萧瑟。
亦可以是亲友间分享青团的欢声笑语,如春风拂面,如阳光普照。
清明,可以是踏青赏玩的轻松愉悦,脚步轻盈于山川之间,心怀喜悦于自然之中。
亦可以是清明雨上的诗意浪漫,雨滴洗净尘埃,也洗净心灵。
在这个特殊的时节,我们既缅怀过去,又拥抱现在,更期待未来。
天津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号 / 邮编:300350 津ICP备13006016号 津教备0085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