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喧嚣被戈壁的风拂去,当书本里的理想照进现实的土壤,有这样一群轻工青年,跨越山海,将青春的足迹印在西部的土地上。2023至2025年期间,我院多位毕业生先后加入西部计划,在新疆等地书写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本期,让我们走进2023届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强雪娜的故事。
志愿者风采
2023年,强雪娜背着行囊从天津出发,穿越几千公里的山川戈壁,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养护所,成为一名负责出纳工作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如今回望这段时光,那些在账本与数字间穿梭的日夜,那些在边疆土地上扎根的瞬间,早已沉淀成生命里最厚重的底色。
初到福海,语言不通成了她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跟着同事学哈萨克语的数字和财务术语。系统升级时,她抱着操作手册熬到深夜,只为确保第二天能按时给养路工人发工资。想家时,她就看看窗外的星空,这里的星星比天津亮得多,仿佛能照见千里之外的家人,也能照亮眼前的账本。
慢慢地,强雪娜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学会了在核对完最后一笔账后,去院子里捡片叶子夹在账本里;学会了在给施工队发工资时,用刚学的方言说句“辛苦啦”;学会了把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融进边疆的粗犷与豪迈里。
这两年,她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把每一张发票粘整齐,把每一笔汇款核对清楚,把每一份工资按时发到养路工人手里。但当她走在福海的公路上,看着平整的路面、清晰的标线,想起这些都曾经过她的手,变成养护资金的一部分,就觉得无比踏实。
从天津到福海,两千多公里的距离,不是地图上的直线,而是从“纸上谈兵”到“落地生根”的成长。出纳的岗位教会她严谨,边疆的土地教会她坚韧,那些朴素的养路工人教会她,伟大从来都藏在平凡里,就像他们养护的公路,沉默却坚定地通向远方。
青春感悟
这两年,我不仅是在“服务”,更是在被这片土地、这群人滋养。我收获的,不仅是账本上日益工整的记录,更是内心对责任愈发坚定的担当。我明白,“奉献”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把日常琐碎的小事做到极致,把应尽的责任稳稳扛在肩头,在祖国最需要处,让自己的青春深深扎根。
强雪娜同学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她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西部这片土地,也将见证更多轻工学子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