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院红十字会与青春健康同伴社联合主办的 “凝聚青年力量 共筑美好未来”预防艾滋病系列培训圆满结束。本次培训精准对接天津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5年青年学生青春健康项目要求,以中国计生协《成长之道》培训指南为核心框架,分8场完成对2025级全体新生的全覆盖教育,同步开展8场次“同伴教育主持人”专项培训,构建起“专业引领 + 同伴传递”的立体化健康育人体系。
专业赋能,筑牢科学认知根基
培训特邀天津市环湖医院资深医疗团队担任主讲,结合临床案例与数据解读,系统呈现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课程紧密围绕《成长之道》中“预防性传播疾病”“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等关键单元,从病毒传播机制、流行现状分析到防护措施实操进行全链条讲解。针对青年学生群体特点,专家重点澄清“日常接触感染”等认知误区,通过多媒体课件与警示视频,直观展现艾滋病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及社会发展的潜在危害。在互动答疑环节,医生团队就“暴露后应急处理”“安全防护工具使用”等问题提供专业解答,现场发放的防艾知识手册更成为新生课后学习的实用指南。据现场问卷反馈,大多数的学生能准确识别艾滋病传播途径,对“自愿咨询检测”和“暴露后预防”等政策服务的知晓率较培训前明显应答知晓提升很多,专业培训成效显著。
同伴接力,培育健康传播骨干
与新生普训同步推进的“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是本次活动的创新亮点。由学院青春健康同伴社骨干组成的培训团队,参照《成长之道》“人际交往”“性行为与决定”等单元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教学。在“危险性行为辨析”模块中,学员们通过演绎校园场景案例,深入探讨亲密关系中的责任边界与安全意识;“防艾知识竞答”环节则以趣味形式巩固学习成果,强化主持人的知识储备与互动引导能力。

作为本次同伴教育主持人的培训学员牛洪浩讲到:作为同伴教育者,既要懂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沟通技巧。从如何设计破冰游戏到怎样回应敏感问题,这些实战技巧让我更有信心开展后续的宣传培训工作。聆听培训后的同学们可以以班级、宿舍为单位开展小型宣讲,形成“专家讲理论、同伴传经验”的长效传播机制,这与天津市青春健康项目“培育青年骨干”的实施目标高度契合。
多方联动,构建校园健康生态
本次覆盖全员的防艾培训是学院落实“青铸未来”高校青春健康项目的重要举措,通过党委学工部统筹协调、红十字会专业支撑、同伴社组织实施的三方联动模式,实现了健康教育与2025 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深度融合。青年学生是防艾工作的核心群体,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开展“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健康沙龙等特色项目,让防艾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后续,学院还将依托培训成果建立“新生普训——骨干精训——日常宣传”的防艾教育体系,通过线上知识平台与线下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深化青春健康理念传播,此举不仅为新生筑起健康防护墙,更培育了校园健康传播力量,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