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吴楠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这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更要坚定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心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信念,时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国之大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报效祖国、服务学生。
弘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以优秀教育家为榜样,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要自觉做到修身修为,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像王阳明那样“诚意正心”“知行合一”。职业院校的教师更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提高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新时代思政教师更要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做到因材施教;关注每位学生的精神需求,于点滴处入心、于细微处育人,启智润心,让每一个职教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端正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青年学子对满意教育的期盼也越来越高。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牢记“学不可以已”的古训,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勤于学习、笃行不怠,创新形式,优化方法,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助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常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思政课教师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成为学子求学道路上的明灯,要时刻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涵养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教师要以爱国为立足点,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职业院校教师更要胸怀天下,擦亮“鲁班工坊”职教名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新时代的人民教师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要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团结奋斗,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